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不懂得权力心思的人就不会明白,擅作主张为什么会受到称赞!


[资治通鉴原文]王浚虽受中制募兵,而无虎符;广汉太守郭煌张收浚从事列上。帝召还,责曰:“何不密启而便收从事?”曰:“蜀、汉绝远,刘务尝用之矣。辄收,臣犹以为轻。”帝善之。


[译文]王浚虽然接受朝廷命令招募兵员,但是他却没有虎符。广汉太守、郭煌人张学就拘捕了王浚的从事而上报。晋武帝召回张学,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秘密禀告却直接就收捕了他的从事?”张学回答说:“蜀汉之地极其僻远,当年刘备就曾以此地割据。立时收捕了他的,我还觉得这是轻的呢!”晋武帝称赞了他。

?


[解析]:


1.张学的目的


王浚接受朝廷命令招募兵员,但没有虎符,这只是一个程序上的问题,按正常的操作,直接上报就可以了,但张学没有那样做,而是直接抓捕了王浚的从事后上报。张学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是精准的把握了晋武帝心理


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四川盆地在每个混乱的历史时期都会割据政权,历代皇帝都对蜀地都有极强的不安全感晋武帝自然也是如此,尤其是现在又让王浚招募兵员,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现在张学主动跳出来和王浚唱反调,让王浚难堪,这自然晋武帝希望看到的,只有下属之间相互斗争,权力才会更加稳定


2.王浚在幕后指使


相比于张学主动站出来和王浚划清界限,公开矛盾(张学是王浚的下属),我更倾向于王浚为了避免晋武帝猜忌,从而主动指使张学所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从张学在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上和王浚闹翻来看,他们之间是没有矛盾的。若是有矛盾的话,就会在最关键时刻,在背后捅刀子,直接置王浚于死地,而不是仅仅让王浚难堪而已。


其二,选择时机上恰到好处,刚好是晋武帝让王浚招募兵员,晋武帝有极强的不安全感时候。这个时候出来给王浚难堪,恰恰是打消了晋武帝的顾虑,让他对王浚更加放心


无论是张学主动向晋武帝表明立场还是王浚为了避免晋武帝的猜忌从而幕后指使,都是晋武帝心理极度了解,从而做出对应的举措。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